视频一区日韩_亚洲欧洲一区二区_欧美视频二区欧美影视_日韩国产在线播放

您好!歡迎訪問德爾塔儀器官方網站
應用解決方案

銷售熱線

0769-83110798

德爾塔郵箱

gaoshengkeji@163.com

國標委:修改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GB/T31467.3部分標準從7月1日執行
發表時間:2017-06-08 6:20:30

2017年6月6日,Delta儀器小編從中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網站獲悉,國標委發布2017年第14號文件,批準發布GB/T 31467.3-2015《電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 第3部分: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》第1號修改單公告,自2017年7月1日起實施。       

Delta儀器最新研發設計的動力電池擠壓試驗機、電池振動試壓機、動力蓄電池冷熱溫度沖擊試驗箱、動力蓄電池電學性能綜合試驗臺、動力電池碰撞沖擊試驗臺、動力電池熱沖擊試驗機、電池針刺試驗機、動力電池步入式復合鹽霧試驗箱等等汽車動力電池檢測設備,Delta儀器還研發各種新能源電池充電樁檢測設備,各種設備將嚴格按照新修改后的GB/T 31467.3-2015實施安全生產,顧客可放心選購。技術咨詢:張工 18128028677.

鋰電池擠壓試驗機.jpg

Delta電池擠壓試驗機

鋰電池冷熱沖擊箱-3.JPG

Delta動力蓄電池冷熱溫度沖擊試驗箱

1.jpg       


此次修改單修改了原GB/T 31467.3-2015文件中振動、擠壓中部分內容。其中包括:       

“7.1 振動”,刪除原標準7.1.1至7.1.3的全部內容,替代為新的7.1.1至7.1.2的內容;       

“7.6 擠壓”“…擠壓力達到200kN…”修改為“……擠壓力達到100kN……”;及相應的圖、表序號的變化。       

原標準及修改后的標準對比如下:

2.jpg

3.jpg

4.jpg5.jpg6.jpg


國標委公告以下原文

附件:

GB/T 31467.3-2015《電動汽車用鋰離子

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  第3部分:

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》

第1號修改單

 

本修改單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7年6月6日批準,自2017年7月1日起實施。

一、“7.1 振動”

刪除原標準7.1.1至7.1.3的全部內容,替代為下面7.1.1至7.1.2的內容:

7.1.1  蓄電池包或系統的振動試驗

參考測試對象車輛安裝位置和GB/T 2423.43的要求,將測試對象安裝在振動臺上。蓄電池包或系統應進行15min正弦波振動,振動頻率從7Hz增加至50Hz再回至7Hz。此循環應按照制造商規定的蓄電池包或系統安裝位置的垂直方向在3 h中重復12次。

振動頻率和加速度的關系如表2:

表2  頻率和加速度


頻率 Hz

加速度/m/s2

7-18

10

18-30

10逐步降至2

30-50

2


應制造商要求,可使用更高的頻率和加速度。

應制造商要求,制造商確定的振動試驗方案經技術服務機構批準可以作為表2中頻率-加速度的替代方案。這種情況下獲得的蓄電池包或系統試驗認證僅適用于特殊車型。

在振動后,蓄電池包或系統按照GB/T31467.1-2015中第6.2節或GB/T31467.2-2015中第6.2節規定的方法,運行1個標準循環,應制造商要求,可調整循環中的充、放電電流。

試驗結束后應在試驗的環境溫度條件下觀察1 h。

7.1.2要求

7.1.2.1 測試過程中,蓄電池包或系統的最小監控單元無電壓銳變(電壓差的絕對值不大于0.15V),蓄電池包或系統保持連接可靠、結構完好,蓄電池包或系統無泄漏、外殼破裂、著火或爆炸等現象。試驗后的絕緣電阻值不小于100Ω/V。

7.1.2.2 測試完成后,蓄電池包應能不間斷完成一個GB/T31467.1-2015中第6.2節或GB/T31467.2-2015中第6.2節規定的標準循環。

7.1.2.3 試驗結束后在試驗的環境溫度條件下觀察1 h,蓄電池包或系統的最小監控單元無電壓銳變(電壓差的絕對值不大于0.15V),蓄電池包或系統保持連接可靠、結構完好,蓄電池包或系統無泄漏、外殼破裂、著火或爆炸等現象。試驗后的絕緣電阻值不小于100Ω/V。

二、“7.6 擠壓”

“…擠壓力達到200kN…”修改為“……擠壓力達到100kN……”。

三、后續表格和圖片序號變更

7.5.2

“……給臺車施加表7和圖3中規定的……”修改為“……給臺車施加表3和圖1中規定的……”。

“表7 模擬碰撞試驗脈沖參數表”修改為“表3 模擬碰撞試驗脈沖參數表”。

“圖 3 加速度脈沖示意圖”修改為“圖 1 加速度脈沖示意圖”。

7.8.2

“變量見圖4”修改為“變量見圖2”。

“圖4 溫濕度循環”修改為“圖2 溫濕度循環”。